
做洋葱跨境电商犯法吗 - 洋葱是合法的跨境电商吗? ,对于想学习电商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做洋葱跨境电商犯法吗 - 洋葱是合法的跨境电商吗?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洋葱Omall宣称"会员制跨境电商",但其核心机制要求用户缴纳398元入门费,通过发展下线获取团队销售提成。这种"入门费+层级奖励"模式,与《禁止传销条例》第七条规定的传销特征高度重合。
平台强调商品真实交易,但调查显示,多数会员收益来自拉新而非销售差价。2024年浙江某法院判例中,类似"消费返利"模式因"团队计酬"被定性为传销,罚款超2000万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洋葱通过境外注册主体(香港洋葱集团)运营,境内公司仅负责技术支持。这种架构设计,实为规避国内监管的常见手法。

根据《电子商务法》第十条,跨境电商需完成海关登记并公示营业执照。洋葱虽持有香港商业登记证,但境内运营主体资质存疑,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将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。
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明确规定:以推销商品为名,要求参加者缴纳费用获取资格,并按层级分利的,构成组织、领导传销活动罪。2023年广州某类似平台负责人即因此获刑7年。
但争议点在于:洋葱宣称商品来自保税仓,具有完税证明。这种"实体商品+虚拟奖励"的混合模式,目前仍处于法律认定的灰色地带。
会员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进入境外账户,形成资金池。这种操作涉嫌违反《外汇管理条例》第十二条,且存在洗钱风险。2024年央行已对类似平台开展专项排查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"动态收益"设计:下级会员消费额的20%转化为上级收益。这种"复利滚动"模式,与庞氏骗局的资金链特征高度相似。
部分会员反映提现需满足"直推5人"条件,这种变相胁迫发展下线的行为,已触碰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八条红线。

2024年3月,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风险提示,直指洋葱模式"涉嫌传销";同年6月,湖南省开展专项执法,查处关联推广会场12处。
值得注意的是,洋葱的"跨境电商"标签使其规避了《直销管理条例》监管。但商务部公示的91家合法直销企业中,并无洋葱相关主体。
海关数据显示,其宣称的"海外直邮"商品中,60%实际来自国内保税仓。这种虚假宣传可能违反《广告法》第四条,面临货值五倍以下罚款。
调查显示,90%的普通会员月收益不足300元,而顶级"服务商"月入超50万。这种极端分化,印证了传销"金字塔"结构的剥削本质。
更残酷的是:会员为冲业绩大量囤货,某河南受害者家中积压23万元面膜,最终以2折转卖。这与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九条"自主选择权"直接冲突。

心理操控术同样可怕:培训中强调"坚持就能成功",利用《认知失调理论》让受害者持续投入,甚至借贷维持。
参考"云集微店"案例:2017年因传销被罚958万后转型,市值缩水90%。洋葱若继续现行模式,极可能重蹈覆辙。
跨境监管正在收紧:2025年8月生效的《跨境电商失信行为认定办法》,已将"多级分销"列入负面清单。
但仍有转机——若彻底取消入门费、扁平化分销体系,或可参照"小红书福利社"模式合规化。不过这意味要放弃现有80%的"服务商"利益。
洋葱模式本质是戴着跨境电商帽子的类传销体系。其合法性取决于三个致命问题:收益主要来自商品差价还是拉人头?资金流向是否可追溯?是否具备可持续的复购率?
当前证据表明,这更像一场精心设计的法律边缘游戏。建议创业者远离,消费者警惕"躺赚"话术。真正的跨境电商,从来不需要用398元门票来证明价值。
以上是关于做洋葱跨境电商犯法吗 - 洋葱是合法的跨境电商吗?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电商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做洋葱跨境电商犯法吗 - 洋葱是合法的跨境电商吗?;本文链接:https://ywyongle.com/dszhis/403047.html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