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南极电商被审查、南极电商被审查了吗 ,对于想学习电商知识的朋友们来说,南极电商被审查、南极电商被审查了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,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。
当"南极人"保暖内衣还在抵御寒冬时,母公司南极电商却陷入更严峻的合规性寒冬。2023年第四季度突然曝光的监管审查消息,让这个靠品牌授权缔造商业神话的上市公司瞬间卷入舆论漩涡。本文将用手术刀般的剖析,带您穿透迷雾看清事件本质。

2023年11月7日,南极电商突然发布《关于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的公告》,这枚深水让股价当日暴跌9.8%。公告中"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"的表述,引发市场对"品牌授权模式财务造假"的疯狂猜测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已是南极电商三年内第二次接受监管审查。2021年就因"财务数据异常"引发过交易所问询,当时公司用长达87页的回复函艰难自证。但这次直接升级为证监会立案调查,监管力度明显不同往日。
卖吊牌"的轻资产模式曾是南极电商市值突破600亿的魔法钥匙。但调查显示,其授权的2000余家厂商中,近三成存在质检不合格记录。2022年广东省消委会抽检中,"南极人"品牌电热毯不合格率竟高达42%,这种"只授权不管理"的模式正在反噬品牌价值。
更致命的是,公司年报显示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毛利率常年维持在93%以上,这种"点石成金"的盈利能力引发会计事务所的持续质疑。业内人士透露,部分授权商实际销售额与缴纳授权费比例存在明显逻辑漏洞。
翻看南极电商2023年三季报,应收账款同比激增217%达到23.6亿元,但同期营收增幅仅11%。这种异常现象被金融分析师视为"渠道压货"的典型征兆。更蹊跷的是,公司前五大客户中竟有三家注册资金不足50万的个体工商户。
深交所关注函直指核心:要求说明"是否存在通过关联方虚构交易的情形"。而公司回复中关于"农村电商特殊销售模式"的解释,被媒体调侃为"新时代的皇帝新衣"。

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记录显示,2022年以来涉及南极电商的商标侵权案件多达47起。更严重的是,部分授权厂家涉嫌用南极人商标生产医疗器械,这已触及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红线。
上海某律所合伙人指出:"品牌授权模式的合规边界本就模糊,若查实存在明知侵权仍收取授权费的情况,可能构成共同侵权。"目前已有十余位投资者准备发起证券虚假陈述集体诉讼。
这次审查恰逢市场监管总局开展"互联网平台经济专项整治",南极电商撞上了监管枪口。值得玩味的是,在调查公告发布前一周,拼多多、京东等平台已悄然下架部分南极人商品,显示行业早已嗅到风声。
专家分析,此事件可能成为"品牌授权模式"监管的里程碑。就像当年"瑞幸咖啡"引发中概股信任危机那样,南极电商事件正在倒逼整个轻资产行业重新审视合规成本。

面对危机,南极电商祭出"品牌升级"大旗,宣布投入5亿元建设质检中心。但资本市场用脚投票,机构持仓比例已从35%骤降至12%。更为棘手的是,核心管理团队近半年已有5位高管离职,包括任职10年的财务总监。
中信证券最新研报将之列为"高风险警示标的",认为若调查坐实财务违规,可能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条件。这个曾经创造"万物皆可南极人"神话的商业怪兽,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。
以上是关于南极电商被审查、南极电商被审查了吗的介绍,希望对想了解电商知识的朋友们有所帮助。
本文标题:南极电商被审查、南极电商被审查了吗;本文链接:https://ywyongle.com/dszhis/405333.html。